应对中国的国际化
2019-09-18Philip Bilney 高辅年
首席执行官 – 瑞恩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中国已然成为了保险行业无法忽视的巨大市场:瑞士再保险研究所预测,至2029年,中国市场的保费金额将上升至占全球保费的20%——这可能为中国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铺平了道路。
对于一些人来说,中国保险公司的崛起预示着其他保险市场——特别是伦敦保险市场——的衰退。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化——即使是在近来不利的环境下——却也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越来越多国外保险公司受中国富有人口的吸引而进入中国市场——去年,中国在一周之内出现了两名亿万富翁——但这些保险公司的成功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但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延伸至海外,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这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
“一带一路”催生了从拉合尔到拉巴斯的新基建开发项目;中国和120多个国家和近30个国际组织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了1240亿美元,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发展,进而激发出空前的保险机遇。
在实现业务国际化,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这一需求的驱动之下,中国许多大型保险公司现在也开始在国外市场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还只是不时试探之举,但随着这些公司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公关能力和服务体验,这一势头很可能会日益壮大。
当然,这条路上存在无数挑战。他们可能需要应对外国规章制度,遵循新的市场协议或作出调整以满足国际服务期望水平——但无论具体环境如何,中国保险公司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能够加快这一进程的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这些大型组织而言,还有向各个部门和团队传播新知识的额外挑战。
新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保险公司同样也可能发现这条道路充满阻碍。作为在中国市场从业了数十年的人,我的经验告诉我,和中国人成功进行业务合作所需要的远远不止是学好普通话。
他们需要的是愿意——实际上是渴望——接受一个注重共识决策和间接反对的不同文化。合作双方需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做好关系比合同更为重要的心理准备,并且不要设想双方会在逻辑或做法存在共同之处。
对于合作双方而言,他们很容易只关注短期的困难,而忽视国际化市场的长期利益。但是传统保险公司应当将此视为一个机遇,借此评估并强化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未来的行业领袖必当是那些拥有多样化团队和数字化平台、克服了传统语言和时区障碍的企业。
数字化平台对于这一新市场的重要性,再多强调也不为过。我们这个行业在放弃纸质暂保单、转入云端数字化环境的道路上走得十分缓慢。
但是,在和以移动为中心的中国市场进行跨时区合作时,这种旧模式很快就被证明是不堪一击的。中国的业务合作伙伴都是“数字土著”一代,他们无意于在这个云端可以提供无可匹敌的速度、安全性和客户服务的时代再回头看。
这就是Rare Earth作为国际化公司为什么会将总部设在大中华地区并完全采用云运营方式的原因,同时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其他公司将不得不如此照做的原因。过时体系是不可能帮助我们抓住不断出现的新机遇的,尤其是我们如果想要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的话。
适应改变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在变化之前更是难上加难。对于西方而言,中国的国际化改变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但回报却不能保证。随着国际保险市场逐步进入21世纪,我们应当庆祝,而不应恐惧,这一全球竞争的新纪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