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中國的國際化


Philip Bilney 高輔年

總裁 – 瑞恩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中國已然成為了保險業無法忽視的巨大市場:瑞士再保險研究所預測,中國市場的保費比重將在2029年前上升達到全球保費的20%——這可能為中國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保險市場舖平了道路。

對於一些人來說,中國保險公司的崛起预示著其他保險市場——特别是倫敦保險市場——的衰退。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中國的發展和國際化——即使是在近來不利的環境下——都改變了行業遊戲規則,提供了極大的發展機會。

越來越多國外保險公司受中國富裕族群的吸引而進入中國市場——去年,中國每周產生兩名新的億萬富翁——但這些保險公司的成功同時也受到了很大的侷限。

但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正在延伸至海外,最為明顯的例子是“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這一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畫。

 “一帶一路”催生了從拉合爾到拉巴斯的新基建開發项目;中國和120多個國家和近30個國際組織簽訂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2017年,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入了1240億美元,這將帶來巨大的經濟發展,進而激發出空前的保險商機。

在實現業務國際化,以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這一需求的驅動之下,中國許多大型保險公司現在也開始在國外市場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雖然目前還只是不時試探之舉,但隨著這些公司進一步強化專業能力、客戶關係和市場信心,看來這一動力將會日益壯大。

當然,這條路上存在無數挑戰。他們可能需要應付外國規章制度,遵循新的市場協議或作出調整以滿足國際服務期望水平——但無論具體環境如何,中國保險公司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而能够加快這一進程的資源十分有限。特别是對於這些大型组織而言,還有要向各個部門和團隊傳播新知識的額外挑戰。

新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保險公司同樣也可能發現這條道路充滿進入障礙。 作為在中國市場從業了數十年的人,我的經驗告訴我,和中國人成功進行業務合作所需要的遠遠不止是學好普通話。

他們需要的是願意——實際上是渴望——接受一個注重共識決策和間接反對的不同文化。 合作雙方需要用長遠的目光來看待問題,做好關係比合同更為重要的心理準備,並且不要設想雙方會在邏輯或做法存在共同之處。

對於合作雙方而言,他們很容易只關注短期的困難,而忽視國際化市場的長期利益。 但是歷史悠久的保險公司應當將此視為一個機遇,借此評估並強化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 未來的業界領袖必當是那些擁有多樣化團隊和數位平台、克服了傳統語言和時區障礙的企業。

數位化平台對於這一新市場的重要性,再多強調也不為過。 我們這個行業在放棄實體保單簡約、轉入雲端數位化環境的道路上走得十分緩慢。

但是,在和以智慧手機為中心的中國市場進行跨時區合作時,這種舊模式很快就被證明是不堪一擊的。中國的業務合作夥伴都是”天生數位”一代,他們無意於在這個雲端可以提供無可匹敵的速度、安全性和客戶服務的時代再回頭看。

這就是瑞恩身為擁有大中華區總部的國際公司完全採用雲端運作的原因,同時我也認為其他公司也必須跟進照做。 使用過時系統是不可能幫助我們攫取新興商機的,尤其當我們想提供服務的對像是全球客戶時。

適應改變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走在改變之前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西方而言,中國的國際化改變了保險業的遊戲規則,但這市場的回報卻不是絕對保證的。 隨著國際保險市場進入21世紀,我們應當慶祝,而不應恐懼,這一全球競爭的新紀元的到來。